划水仙

划水仙

「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冬,福建福州火藥庫火災,焚毀火藥50餘萬斤,依規定典守者(負保管責任的人)福州知府需要負責補齊該差額,不過這個任務是交給實際負責管理火藥庫任務的正五品同知-王仲千。因火藥所需硫磺甚為珍貴,福建並無產地,同知王仲千麾下幕賓-郁永河,自告奮勇前往台灣北部的北投硫磺產地採硫。

郁永河於1697年2月自 台南鹿耳門 上陸,經 安平城 至當時最大城市赤崁城招募工人(今皆屬臺南市)。四月初七連同郁永河47人動身前往北投硫磺產地。」 — 以上介紹出自維基百科

同行人員兵分兩路,由台南出發,重裝備由兩艘船隻載運走水路,人員則搭牛車北上。預計在北部淡水會合。隨員王君以陸路艱險,選走海路; 郁永河則率眾搭牛車前往。

十七世紀末葉的臺灣 ——郁永河《裨海紀遊》 出處:歷史文物陳列館常設主題展臺灣史料

以下為其日記(稗海記遊)之一: 出發十八天後…(划水仙)

二十四日,過吞霄社、新港仔社,至後坂社。剛下車,看到王君敝衣跣足(衣破赤腳)在焉。泣告曰:『舟碎身溺,幸復相見』。

余驚問所以不死狀(大難不死的原因),曰:自初三日登舟,停泊鹿耳門,等候南風不得。十八日,有微風,遂行。

行一日,舵與帆不洽(不能配合),斜入黑水(黑水溝, 台海的急流)者再(多次的意思); 船首自俯(自己向下沈),欲入水底,而巨浪又夾之;舟人(船員)大恐,向馬祖(媽姐)求庇,苦無港可泊,終夜徬徨。

十九日,猶如昨(情形和昨天一樣)。午後南風大至,行駛甚快,喜謂天助;頃之(過沒多久),風厲甚,因舵劣,不任使(不堪操作),強持之(強行操作),舵牙折者三(折成三段)。

風中蝴蝶千百,繞船飛舞,舟人以為不祥。申刻(下午3到5點),風稍緩,有黑色小鳥數百隻聚集船上,驅之不去,舟人咸謂(都認為)大凶;焚楮鏹(紙錢)祝之(祈禱),又不去,至以手撫之,終不去,反呷呷向人,好像有話要說。

少間(一會兒),風更大,舟欲沉,向馬祖卜筄(卜卦),求船安,不許;求免死,得吉;自棄舟中物三之一。至二更,遙見小港,眾喜倖生(僥倖生還),以沙淺不能入,姑就(姑且就在)港口下椗(下錨)。舟人困頓(疲倦),各就寢。

划水仙

五鼓失椗(失去船錨),船無繫,復出大洋,浪擊舵折,鷁首(船首)又裂,知不可為,舟師告曰:『惟有 ‘划水仙'(一種海上祈神保佑的動作),求登岸免死耳』!划水仙者,眾口齊作鉦鼓聲(鐘鼓聲),人各挾一匕箸(羹匙和筷子),虛作棹船勢(假裝划船的樣子),如午日(端午)競渡狀;每當洋中危急,不得近岸,則為之(就做划水仙的動作)。船果然近岸,浪拍船碎;王君與舟人皆入水,幸善泅(會游泳),得不溺(沒有溺水);乘浪勢推擁登岸,顧視(回頭看)原舟,惟(只剩)斷板折木,相擊於白浪之中。

文白翻譯~ by Larry Chang

發表留言
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
向上 ↑